地点
人物库 南北朝
窦遵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顿丘卫国人
窦瑾子。
善楷、篆,北京诸碑及台殿楼观宫门题署多所书。
官至尚书郎濮阳太守
为政贪,多所受纳。
坐子窦僧演有罪,免官。
后以善书,拜库部令,卒于官。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平季北魏 ? — 53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 【介绍】: 北魏燕国蓟人字稚穆,一作幼穆
父与法秀谋反伏诛,坐腐刑,入宫为小黄门
胡太后反政,累官中给事中,出为新兴太守
孝明帝死,与尔朱荣等议立孝庄帝
肆州刺史抚军将军、中侍中,官终右光禄大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窦毅北周 ? — 5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2 【介绍】: 北周扶风平陵人字天武
窦炽侄。
北魏孝武帝时员外散骑侍郎起家。
数从征讨,有功,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安县公
出为幽州刺史
北周进爵神武郡公,拜大将军
后出使突厥皇后,抗言正色,以大义谕突厥,却北齐之使,乃迎后以归。
进位柱国
历任同州刺史,蒲、金二州总管
入为大司马
隋文帝开皇初定州总管,甚得人和。
性谦和,每谨慎自守,时人称之。
于州
谥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于翼北周 ? — 58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3 【介绍】: 北周河南洛阳人字文若
于谨子,字文泰婿。
西魏时,官至骠骑大将军
北周孝闵帝立,出为渭州刺史,有政绩。
明帝死,与宇文护同受遗诏辅立武帝,累迁大将军,总中外宿卫兵事。
宇文护忌之,转为小司徒
武帝所杀,出为安随等六州五防诸军事安州总管
率军攻北齐
静帝大象初,除幽定七州六镇诸军事幽州总管
杨坚执政相州总管尉迟迥起兵反杨坚,以书招
执其使送
败死,北周亡,入,拜太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厍狄盛北齐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怀朔人
少有武力。
初为高欢亲信都督,从征讨,以功封行唐县伯,历幽州刺史豫州镇城都督朔州刺史
北齐建,改封华阳县令,除北朔州刺史
特进,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奚斤北魏 359 — 44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9—448 【介绍】: 北魏代人
世典马牧。
道武帝登国初,统禁兵,后为侍郎
累从征伐有功,封山阳侯
明元帝时从讨越勒部,以功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
太武帝皇太子听政,以左辅
以晋兵大将军扬州刺史,攻刘宋,自滑台趋洛阳,平兖、豫诸郡。
太武帝即位进爵宣城王,为司空
从征赫连昌为其监军侍御史所擒,耻无功,冒进,军无粮乏水为赫连定所擒。
太武平凉得归,免为宰人。
太延初,为卫尉,改为恒农,后为万骑大将军
为元老,使平决狱讼,咨访朝政。
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代人。
登国初,统禁兵,为侍郎
皇始初,为征东长史、越骑校尉
都水使者,出为将军幽州刺史,赐爵山阳侯
明元即位,为郑兵将军,行右丞相
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
司空大将军、行扬州刺史
太武即位进爵宜城王
赫连定所擒,后得归,免为宰人。
寻拜安东将军,降爵为公。
太延初,为卫尉改封弘农王,加征南大将军
后为万骑大将军
真君九年卒,年八十,谥曰昭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尉诺北魏 ? — 43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33 【介绍】: 北魏代人
尉古真弟。
拓跋圭后燕,围中山,先登,伤一目。
嘉之,赐安乐子。
从讨姚平,还,拜国部大人。
历事三帝,太武帝时官至幽州刺史改封辽西公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昭北魏 ? — 43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35 【介绍】: 北魏河内修武人
张蒲子。
功臣子为太学生
太武帝即位为内主书
从征柔然有功,进爵修武侯
延和二年幽州刺史
时逢灾年,州廪空虚,乃使商人通济贫人,车马之家籴运于外,贫弱者劝以务农。
岁大熟,士民颂之。
在任三年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昙无竭南朝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宋僧。
译意法勇。
幽州黄龙人
俗姓李
幼为沙弥,修苦行。
法显等躬践佛国,遂于武帝永初元年招集沙门二十五人,入流沙,经龟兹疏勒诸国,进至罽宾,学梵文,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
在檀特山南石留寺受大戒。
再西去月氏国入中天竺,同行生者惟五人,赍石蜜为粮。
终至南天竺,遂随舶泛海,达广州而归。
译有《观世音受记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此云法勇。
出李氏。
幽州黄龙人
沙弥
持苦行。
法显西游事。
欲踪迹之。
宋永初元年
沙门僧猛昙朗二十有五人。
海西郡
入流沙高昌
遂道龟兹沙勒。
葱岭
望雪山障雾千里。
大江湍驶。
以绳为桥。
桥之上仅可行一人。
先渡彼岸者。
必举火为识。
此岸之人见烟。
而后可进。
久无烟。
则知其人堕江中矣。
三日乃至大雪山。
壁立千仞。
俱有杙孔。
处处相对。
人持四杙。
更互著崖孔中。
猿臂而过。
至平地失十二人。
罽宾国
拜瞻佛钵。
留岁馀。
学梵语梵书。
得观世音授记经。
又西去并辛头那提河。
月氏国
瞻内髻骨观自沸水乘舟。
至檀特山南石寺。
寺僧杂三乘学。
天竺佛陀多罗
此云觉救者。
果位人也。
无谒请为和尚依止。
以受大戒。
沙门志定
阿阇梨
因坐夏。
休乃行。
路皆中天竺境也。
地旷人稀。
赍石蜜为粮。
顾影孤绝。
同伴馀五僧耳。
苟经险难。
即系念观世音以免。
将入舍卫国
有狂象群来。
方归念间。
狮子从林中出。
象怖伏。
遗粪而去。
渡恒河。
有野牛群吼而来。
又归念之。
俄大鹫飞来。
于是牛亦奔散。
无渴留止。
遍观陈迹。
亲依圣贤久之。
寻附海舶以归。
广州
其终。
别有传记。
昙无竭
此云法勇。
姓李氏
幽州黄龙人
幼为沙弥便修苦行持戒诵经。
为师僧所重。
尝闻法显等躬践佛国。
乃慨然有忘身之誓。
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门僧猛等。
共赍幡盖供养之具。
远适西方。
初至河南国
仍出海西郡
入流沙到高昌
郡经历龟兹沙勒。
诸国登葱岭度雪山。
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
停岁馀学梵书梵语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
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
河西月氏国
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水船。
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
住僧三百馀人。
杂三乘学。
无竭停此寺受大戒。
复行向中天竺界。
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虽屡经危棘。
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
未尝暂废。
将至舍卫国
中野逢山象一群。
无竭称名归命。
即有师子从林中出。
象惊惶奔走。
后度恒河。
复值野牛一群。
鸣吼而来。
将欲害人。
无竭归命如初。
寻有大鹫飞来。
野牛惊散。
遂得免之。
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
其所译出观世音受记经。
今传于京师
后不知所终。
昙无竭
此云法勇。
姓李
幽州黄龙人也。
幼为沙弥便修苦行。
持戒诵经。
为师僧所重。
尝闻法显等躬践佛国。
乃慨然有忘身之誓。
遂以宋永初元年招集同志沙门僧猛昙朗之徒二十五人。
共赍幡盖供养之具。
发迹北土远适西方。
初至河南国
仍出海西郡
进入流沙到高昌郡。
经历龟兹沙勒诸国。
葱岭度雪山。
障气千重层冰万里。
下有大江流急若箭。
东西两山之胁系索为桥。
十人一过到彼岸已举烟为帜。
后人见烟。
知前已度方得更进。
若久不见烟则知暴风吹索人堕江中。
行经三日复过大雪山。
悬崖壁立无安足处。
石壁皆有故杙孔处处相对。
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手攀上杙展转相攀。
经日方过及到平地相待料检。
同侣失十二人。
进至罽宾国礼拜佛钵。
停岁馀。
学梵书梵语。
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
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
汉言师子。
曰缘河西月氏国
礼拜佛肉髻骨及睹自沸木舫。
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
住僧三百馀人。
杂三乘学。
无竭停此寺受大戒。
天竺禅师佛驮多罗。
此云觉救。
彼土咸云。
已證果。
无竭请为和上
沙门志定阿阇梨
停夏坐三月日。
复行向中天竺。
界路既空旷唯赍石蜜为粮。
同侣尚有十三人。
八人于路并化。
馀五人同行。
无竭虽屡经危棘。
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未尝暂废。
将至舍卫国
野中逢山象一群。
无竭称名归命。
即有师子从林中出。
象惊惶奔走。
后渡恒河。
复值野牛一群鸣吼而来。
将欲害人。
无竭归命如初。
寻有大鹫飞来野牛惊散。
遂得免之。
其诚心所感在险剋济。
皆此类也。
后于南天竺随舶汎海达广州
历事迹别有记传。
其所译出观世音受记经。
今传于京师
后不知所终。
此云法勇。
姓李
幽州黄龙人
幼为沙弥
便修苦行。
持戒诵经。
为师僧所重。
常闻法显等。
躬践佛国。
乃慨然有忘身之誓。
遂以宋永初元年
招集同志沙门
僧猛昙朗之徒。
二十五人。
共赍幡盖供养之具。
发迹至河南
海西郡
进入流沙。
高昌郡。
经历龟兹沙勒诸国。
领。
度雪山。
障气千重。
层冰万里。
下有大江流急若箭。
东西两山之胁。
系索为桥。
十人一过。
到彼岸已。
举烟为帜。
后人见烟。
知前已度。
方得更进。
若久不见烟。
则知暴风吹索。
人堕江中。
行经三日。
复过大雪山。
悬崖壁立。
无安足处。
石壁皆有故杙孔。
处处相对。
人各执四杙先拔下杙。
右手攀上杙。
展转相攀。
经三日方过。
到平地。
料检同侣。
失十二人。
进至罽宾国
礼拜佛钵。
停岁馀。
学梵书梵语。
求得观世音受记经梵文一部。
复西行至辛头那提河。
(狮子口)缘河。
西入月氏国
礼拜佛肉髻骨。
及睹自沸水船。
后至檀特山南石留寺。
住僧三百馀人。
杂三乘学。
无竭停此寺受大戒。
天竺禅师佛驮多罗。
(登圣果名)夏坐三月
复行向中天竺界。
路既空旷。
唯赍石蜜为粮。
同侣十三人。
八人死于路。
五人同行。
无竭虽屡经危棘。
而系念所赍观世音经。
未常暂废。
将至舍卫国中。
野逢山象一群。
无竭称名归命。
即有师子。
从林中出。
象惊惶奔走。
后度恒河。
复值野牛一群。
鸣吼而来。
将欲害人。
无竭归命如初。
寻有大鹫飞来。
野牛惊散。
遂得免之。
后于南天竺。
随舶汎海。
广州
译出观世音受记经。
传于京师
后不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卢曹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范阳人
身长九尺,力能拔树。
柔然范阳,曹登城射,矢出三百步。
投弓于外,柔然将莫能开。
尔朱氏幽州
高欢起兵,厚礼招之,不应。
后率其徒入海岛,得长人胫骨为二槊,送其一于高欢,诸将莫能举,未几疾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达北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一名窣和
姓刘氏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勇而多力。
嗜猎射。
倜傥自纵。
雅不得乡里誉。
治家至赡足。
父母兄弟相孝友。
仕以梁城突将守襄阳
尝被酒获疾。
死历地狱诸苦。
因出家。
慈州安民寺。
后复往越。
礼舍利。
刻厉进脩。
具如别传。
太延元年
西游凉州番禾
望东北御谷而拜曰。
此崖他日当有尊像出现。
而或全或缺。
世之治乱系焉。
正光初
忽大风雨疾雷破山。
见一丈八石像屹立。
严整而无其首。
人竞琢首置之。
随置随堕。
视其势不可置。
乃已。
而魏之衰自此始。
周兴
光发城东七里涧。
掘之得首。
举而合之像上。
如素。
保定初
诏建寺其地。
额瑞像。
建德初
像首复堕。
而灭法之兆见矣。
隋开皇间
像完美殊甚。
大业五年
上躬致礼敬。
诏易寺额为感通。
以旌其异。
夫象当达之记。
更八十七年。
而后果出现。
又四十馀年而与首合。
又十馀年而首堕。
每合每堕。
验如记。
是何其神也。
死。
肃之酒泉
阇维获碎骨如葵子。
关表百姓。
至今以庙貌奉之。
号刘师佛云
释慧达
姓刘。
名窣(苏骨反)和。
咸阳东北。
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
目不识字。
为人凶顽。
勇健多力乐。
行猎射。
梁城突骑。
守于襄阳
父母兄弟三人并存。
居家大富。
豪侈乡闾纵横不理。
后因酒会遇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广有别传。
具详圣迹。
后出家。
住于文成郡。
慈州东南平原
即其生地矣。
见有庙像。
戎夏礼敬处于治下安民寺中。
曾往吴越
备如前传。
至元魏太武大延元年
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
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
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
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
则世乱民苦。
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石涧中死。
其骨并碎。
如葵子大可穿之今在城西古寺中。
塑像手上。
寺有碑云。
吾非大圣。
游化为业。
文不具矣。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大风雨。
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
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
惟无有首登。
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
安讫还落。
因遂任之。
魏道陵迟。
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
凉州城东七里涧。
忽有光现彻照幽显。
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
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仪容彫缺四十馀年。
身首异所二百馀里。
相好还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
置为瑞像寺焉。
乃有灯光流照钟声飞向。
相续不断。
莫测其由。
建德初年
像首频落。
大蒙宰及齐王
躬往看之。
乃令安处。
夜落如故。
乃经数十。
更以馀物为头。
终坠于地。
后周灭佛法。
仅得四年邻国殄丧。
识者察之方知先鉴。
虽遭废除像犹特立。
开皇之始经像大弘
庄饰尊仪更崇寺宇。
大业五年
炀帝躬往礼敬厚施。
重增荣丽。
因改旧额为感通寺焉。
故令模写传形量不可测。
约指丈八临度终异。
致令发信弥增日新。
余以贞观之初历游关表。
故谒达之本庙。
图像俨肃日有隆敬。
自石隰慈丹延绥威岚等州。
并图写其形所在供养。
号为刘师佛焉
因之惩革胡性。
奉行戒约者殷矣。
见姚道安制像碑。
释慧达
姓刘氏。
名窣和。
咸阳东北三城定阳稽胡也。
先不事佛目不识字。
后因酒会疾。
命终备睹地狱众苦之相。
因出家为僧。
住于文成郡。
元魏太武太延元年流化将讫。
便事西返行及凉州番禾郡东北望御谷而遥礼之。
人莫有晓者。
乃问其故。
达云。
此崖当有像现。
若灵相圆备则世乐时康。
如其有阙则世乱民苦。
后八十七年正光初
忽天风雨雷震山裂。
挺出石像举身丈八。
形相端严唯无有首。
登即选石命工彫镌别头安讫还落。
因遂住之。
魏道凌迟其言验矣。
逮周元年凉州
城东七里涧忽有光现。
彻照幽显观者异之。
乃像首也便奉至山岩安之。
宛然符会。
相好圆备。
太平斯在。
保定元年置为瑞像寺焉。
识者方知其先监。
后行至肃州酒泉县城西七里涧中死。
其骨并碎如葵子大。
可穿之。
今城西古寺中塑像在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拓跋素延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
道武帝攻诸部。
并州刺史
道武帝欲抚悦新附,而素延杀戮过多,坐免官。
后拜幽州刺史,以豪奢放逸,左迁上谷太守
封曲阳侯
道武帝颇尚节俭,而素延奢侈过度,被赐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刘休宾北魏 ? — 47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2 【介绍】: 北魏平原人,家于北海都昌字处干
宋明帝幽州刺史,镇梁邹
复授兖州刺史
献文帝皇兴二年慕容白曜南攻,说降休宾
休宾初不从,后以妻子先入,乃降。
怀宁县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平恒北魏 411 — 48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1—486 【介绍】: 北魏燕郡蓟人字继叔
勤读博闻。
征为中书博士
出为幽州别驾,不营资产,衣食常不足。
秘书丞
高允秘书监,称博通经籍,无过者。
官至秘书令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吕罗汉北魏 ? — 48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2 【介绍】: 北魏东平寿张人,徙居幽州
弱冠以武干知名,随父吕温秦州,以击氐族杨难当功,征为羽林郎
文成帝之立罗汉与有力,累迁殿中尚书,爵山阳公
献文帝时,官、益二州刺史
屡平仇池氐及羌人起事。
征拜内都大官
卒谥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公孙睿北魏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字文叔燕郡广阳人
初为东宫吏
献文帝时,迁仪曹长,赐爵阳平公
后为南部尚书
卒赠安东将军幽州刺史谥曰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高闾北魏 ? — 50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2 【介绍】: 北魏渔阳雍奴人,字阎士
本名驴
博通经史,下笔成章,司徒崔浩奇其才,为改其名与字。
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征拜中书博士,迁中书侍郎
文成帝卒,冯太后高允同决大政。
以功封侯,加昭武将军
献文帝时高允自代,遂为所知。
孝文帝承明初中书令给事中
冯太后信重间,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出其手。
上书屡谏讨伐及时政,多有不纳。
出为相州刺史
谏迁都洛阳颇嫌之。
乃请本州自效,不允,征为太常卿
文章与高允相上下,时称二高
全后魏文·卷三十
字阎士渔阳雍奴人。
本名驴崔浩改为而字之。
太武时,徵拜中书博士
文成末,迁中书侍郎
献文初,赐爵安乐子,加南中郎将,领东徐州刺史
进爵为侯,加昭武将军
承明初,为中书令,加给事中
太和中,除广陵王师,出为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徙平北将军幽州刺史,徵为太常卿
宣武即位,以光禄大夫致仕。
景明三年卒,谥曰文侯
(《魏书·高闾》:「文明太后甚重,诏令书檄碑铭赞颂,皆其文也。
」)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挺北魏 445 — 50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5—503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字双根
崔辩从父弟。
少敦学,举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转中书侍郎
工书法,受命书文明太后父碑,迁典属国下大夫
参议律令。
孝文帝以其女为嫔。
后任光州刺史,有治绩,迁本州大中正
曾上书请免除株连之法,恢复铁官,均被采纳。
全后魏文·卷四十
字双根
博陵安平人
太和初秀才,射策高第,拜中书博士
中书侍郎,赐爵泰昌子。
转登闻令,迁典属国下大夫,除昭武将军光州刺史,遥授本州大中正
景明初北海王详以为司马。
卒赠辅国将军幽州刺史
谥曰景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宣茂北魏 455 — 5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5—513 【介绍】: 北魏赵郡人
元茂弟。
孝文帝太和初,拜中书博士
累官定州大中正
以受贿除名为民。
宣武帝景明中平阳太守,以罪左迁步兵校尉
曾议明堂之制,以五室为长。
平东将军幽州刺史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邕北魏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南阳人字令和
初在司空李冲家为役,为所宠。
孝文帝太和中,侍帝左右,至殿中监
宣武帝时奉车都尉,甚见宠幸。
官至幽州刺史,在州贪纵。
后坐事处死,得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